「有愛自己來:多元的同人文化」
你會去同人場買「本本」嗎?
漫畫創作者讓作品被看見的方式各有不同,這段將作品推至讀者面前的過程背後也蘊含各異的文化體系。「同人」,就是一條和傳統商業出版相當不同的道路。
臺灣的同人文化源於日本,但逐漸演變出自己的樣貌,不管是參與「買本」的讀者,還是在同人場創作擺攤的作者,都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情,因為想創作、因為對作品或角色的愛而自發聚集。
而且,多元的同人場不只有圖像創作,從原創到二創,漫畫小說音樂寫真影片手搖動畫VTuber立體週邊桌遊電玩LARP到資料評論等等,只有想不到,沒有做不到。
前面一股腦塞了一堆種類看得頭好花🥴💦…...沒錯,同人可以做的事情就是這麼豐富呢!✨✨
其中,資料性同人(或評論型同人)顧名思義,以撰寫對ACG作品或現象的研究或評論為主,雖然較少見,但如果回推到日本的最大型同人場次「Comike(コミケ)」,評論型同人可是場次中的元老,連Comike創辦人米沢嘉博,都參加了以漫畫評論為主的同人社團,而這個融合了日本關東關西漫畫評論家的社團「迷宮」,正是催生出Comike的主辦,也是初期「Comike準備會」的實際運作者。
.
臺史博與籌備小隊即將在11/14、11/15推出「給大家的漫畫論壇」,當然也少不了討論「同人」的場次,該場將請到開拓動漫祭(FF)執行長蘇微希老師擔任主持人,並邀請超優秀的漫畫家與資料性同人社團成員一起進行精采的分享,敬請期待!
.
#漫畫論壇 #漫畫大爆炸 #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#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#NationalComicMuseum #GJMHBWG